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X202310027099 | 南宋笔记中的理想士风建构——以对苏门形象的塑造为中心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王薏蓓、林乃悦
|
周剑之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0 |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与古典诗学的关系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潘文博、陶青璇、吴颖珊
|
陶梦真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1 | 指令性言语行动中的立场表达:以“哈”与“啊”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李向雪、张芸瑶、次一航
|
周士宏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2 | 曹植诔文程式化写作及功能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语诺、吴凯文、汪子娴
|
吴沂澐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3 | 多维视角下新中国主流媒体教育报道话语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嘉一、韩昕桦、董郭玺
|
曾静涵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4 | 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爱国情怀导向研究——基于人教版教材古代文学作品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祉耘、白宇婕
|
吴欣歆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5 | 后人类的创作主体——重思“人”与“机器”的辩证张力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林宇峰、牟汉民、隋泽群
|
钱翰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6 | “中式恐怖”的前世今生——从清代小说鬼魅书写看中式恐怖艺术的生成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何淇、龚雨薇、王诗评
|
莎日娜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7 | 《汉魏战歌:三曹的战争书写及其背后的情感价值》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康成灿、吴丽姗
|
刘全志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8 |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衰落现象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陈阳、熊冯宇、孙伟天
|
孙银新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9 | 以语言助力乡村发展——农产品电商直播的语言特点与技巧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付雨甜、郝佳怡
|
洪爽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0 | 中国儿童文学中的性别规训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禹迪、何家祺、章卉仪
|
孙海燕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1 | 汉语方言元音发音特征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元音发音的负迁移作用——以济南话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孙苒、孙月、卜天舒
|
曹梦雪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2 | 《两宋之交流亡诗歌山水书写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周嘉豪、王奕蘅
|
马东瑶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3 | 北宋朱长文复合型文艺写作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黄中辰、冉恕、柳思源
|
马东瑶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4 | 乡土中国的媒介再造与精神重塑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赵伟帏、么博洋、孙梦妍
|
姜肖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5 | 八十年代以来日源外来词发展变化研究——基于两部外来词词典的对比分析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郑智凯、邱韵卓、杨薏加
|
汪高武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6 | 奇幻小说的神话元素与当代主体身份建构——从尼尔·盖曼的《美国众神》讲起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语桐、杨艾艾
|
李莎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7 | 都城印象的回溯与建构——试论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洛阳、长安书写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罗楚涵、王韵婷、耿娅宁
|
吴沂澐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18 | 李贺诗歌英译作品对比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赵佳文、王禹涵
|
刘全志
|
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