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X202411415329 | 厌氧条件下沉淀过程下锌同位素的分馏行为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简言行、朱奕臣、汪子腾
|
李丹丹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411415330 | 深部碳循环镉同位素示踪计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王腾、赵张屹、靳坤、姚皓骞
|
刘盛遨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411415331 | 火山灰促进藻类生长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李庆洁、王国威、刘紫瑄、李涵宇、庄豪
|
侯卫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1 | 义敦古特提斯弧岩浆钼同位素特征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刘思博、王珘阳阳、邹鹏默、李君竹
|
曹毅、孙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2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泥河火山岩铁矿磁铁矿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14 |
陈牧哲、王为简、李萌、郑璐、王泽荣
|
侯通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3 | 数据驱动的胶东半岛中生代源-汇系统重建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卢嘉怡、潘增锋、屈广全
|
张博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4 | 青藏高原东南缘印支地块后碰撞钾质埃达克岩成因及古高程指示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肖杨梦秋、杨家瑞、刘闻熙
|
李大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5 | 西藏拉琼金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刘玉涵、王佳熙、刘佳因、黄乐平
|
王达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6 | 冈底斯弧东端片麻岩的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程怡菲、袁娟、岳子煜、田海鹏
|
戴紧根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7 | 华北北缘虎峪三叠纪岩席的侵位过程:来自磁组构的限定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朱亭烨、王天祥、付之洋、谢博、李增凯
|
邱亮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8 | 地震地表位错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丁昊宇、陈星融、徐明皓
|
程佳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09 |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鸭子沟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来自石榴子石U-Pb年龄的约束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刘晨阳、阮开珩、于硕
|
李小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0 | 喜马拉雅吉隆盆地晚中新世-上新世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物源分析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俞悦、李晨嘉、李明泽
|
戴紧根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1 | 矿物学数据库的神经网络检索与对应前端开发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14 |
王宇轩、牛赢、张铎耀
|
杨宗锋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2 | 甘南合作地区南畔铜矿床的矿物学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高艺萌、冯鸣阳、刘浩楠
|
陈蕾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3 | 山西吕梁地区含石墨花岗岩成因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14 |
徐萧杰、朱俊华、朴书睿
|
阳琼艳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4 | 岩浆演化过程与氟的富集:来自热力学模拟的约束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14 |
童诗颖、丁印铎、陶俊杰
|
舒启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5 | 西藏蓝岭伟晶岩脉古应力场、年龄分析及构造意义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郭昊炀、成自力、王成鸿、陈乐庭
|
梁晓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6 | 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成矿预测-以胶东半岛金矿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沈佳谊、朱子君、王毅、张翊扬、郄博丹
|
王功文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X202511415017 | 武夷山国家公园“天窗”边界划定与优化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9 |
李佳洁、马亮亮、李志文、黄乃鹏、李卓轩、王绘丞
|
张绪教、李天娇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