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X202310027088 | 英美高等教育中的中国当代诗歌——基于近五年来四所高校的课程教学大纲与馆藏数据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柳依依、卢楠、贺菁希
|
吕黎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89 | 魂归何处:唐传奇鬼怪叙事的世俗化与生命意识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周泠彤、冯彦萃、杨洁惠子
|
李小龙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0 | 舟船意象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以《诗经》与《圣经》《荷马史诗》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侯常曼溪、李玉晴、杨浙慧
|
于雪棠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1 | 新世纪少女成长小说中的自我建构与文学教育策略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余佩娜、陈紫晗、吕颂扬
|
刘一昕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2 | 清代京城历史琐闻笔记叙录与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杨阳、丁禹赫、陈锴
|
王媛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3 |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期中国儿童小说的 死亡叙事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易琳、田圆圆、吕文昕
|
孙海燕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4 | 《诗经雅颂部分与铭文对读——探究《诗经》赞美诗发展历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牛蒙恩、杨子涵、马郅真
|
齐元涛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5 | 国际大奖中的中国原创图画故事书的创作与接受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馨月、朱芳菲、陈欣悦
|
陈晖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6 | 网络谐音现象的新变及大众接受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姜欣言、韩丛营、华洁莹
|
孙银新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7 | 关于屯堡方言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汪嘉宁、吕天然、郝刘心
|
许小颖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8 | 凝聚·离散·介入:新时期以来儿童小说中的家庭叙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李宇航、辛佳禾、游思雨
|
孙海燕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099 | 南宋笔记中的理想士风建构——以对苏门形象的塑造为中心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王薏蓓、林乃悦
|
周剑之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0 |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与古典诗学的关系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潘文博、陶青璇、吴颖珊
|
陶梦真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1 | 指令性言语行动中的立场表达:以“哈”与“啊”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李向雪、张芸瑶、次一航
|
周士宏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2 | 曹植诔文程式化写作及功能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语诺、吴凯文、汪子娴
|
吴沂澐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3 | 多维视角下新中国主流媒体教育报道话语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嘉一、韩昕桦、董郭玺
|
曾静涵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4 | 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爱国情怀导向研究——基于人教版教材古代文学作品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张祉耘、白宇婕
|
吴欣歆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5 | 后人类的创作主体——重思“人”与“机器”的辩证张力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林宇峰、牟汉民、隋泽群
|
钱翰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6 | “中式恐怖”的前世今生——从清代小说鬼魅书写看中式恐怖艺术的生成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何淇、龚雨薇、王诗评
|
莎日娜
|
北京师范大学 | |
X202310027107 | 《汉魏战歌:三曹的战争书写及其背后的情感价值》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501 |
康成灿、吴丽姗
|
刘全志
|
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