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X202510006339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青少年提问能力培养智能体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9 |
史慜琦、闫丰、解振昊、刘誉、孙嘉艺
|
王岩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0 | 5G组网智能小车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7 |
汪嘉豪、王子键、许德高
|
张玉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1 | 串收番茄采摘机器人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3 |
黄一鸣、史睿娜、张启乐、程来宇、龙皓南
|
张天雪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2 | 智学方舟——辅助大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AI智能体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0 |
王家兴、单蕴智、秦碧涛、束雨轩
|
张浩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3 | 面向青少年的低成本、模块化具身智能科教平台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8 |
郭丽静、刘佳、刘誉、王梦圆、史慜琦
|
张静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4 | 新型“手—足”式月球熔岩管探测机器人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2 |
任洁、陈可、毛珺泽、胡景博、刘雨轩
|
王玉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5 | 面向光纤陀螺的纤维线圈自适应缠绕及检测系统设计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2 |
刘纯一、于昌平
|
刘良宝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6 | 海陆空三栖无人器设计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0 |
李金霖、徐希骢、储忠辰、何怡鲜、孙伟韬
|
付超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7 | 人工智能多模态情感识别在远程教育中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401 |
魏琳芮
|
王思远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8 | 箱翼传感器飞机的设计与开发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0 |
胡乔一
|
孟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49 | 基于数字孪生的实验室温控系统建模及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8 |
许天宇、王彦皓、郭泷泽、陈潇睿
|
方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50 | 基于机械臂的人机协同数字孪生实验平台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2 |
祁科羽、李奕、崔旭阳
|
肖立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51 | 基于光纤拉曼光谱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创实时诊断算法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6 |
毕响、周沛璇、葛千磊
|
李庆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57 | 融合式穿戴设备驱动的智能导航与生命体征主动感知技术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6 |
吴梦妍、赵姝娴、夏一桐、季黄迈、李丹阳
|
施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58 | 大脑几何形态特征参数建模及其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6 |
吴静伊
|
刘雨喆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59 | 基于片上太赫兹的癌症快筛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6 |
万子熔、贺子桐、李雨兮、杜霖
|
雷蕾、郑翔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60 | 基于fMRI功能连接分析的个性化TMS精准调控策略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6 |
刘哲汛
|
刘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61 | 智卫康——集成尿液监测的智能马桶领航者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26 |
潘登易、吴静伊、苟建峰
|
蔡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62 | 工业互联网用漏液传感器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803 |
谢兆旸
|
袁珩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X202510006364 | 金星感应磁层的离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校级 | 0708 |
户天、王浩铭
|
吕浩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